您现在的位置: 葡萄 >> 葡萄酒 >> 正文

马太福音系列解经课程第44题能言善辩的耶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10 11:27:13
亲爱的弟兄姐妹,愿你们平安,阿们!有关《马太福音》系列解经课程第44讲:题目是“能言善辩的耶稣。”经文是《马太福音》第9章9至17节。经上记着说:◆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耶稣在每一次工作的成就上,有人因此归荣耀与神,也有人因此而毁谤他。在此他与税吏和罪人一同坐席,法利赛人在他的门徒面前控告他,“为什么与税吏和罪人一同坐席?”然后,约翰的门徒又在他面前质问,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太9:14)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耶稣和门徒的生活,找出他们的缺点。可是,耶稣却提出有力的证据为自己和门徒辩驳。在这一场口战中,法利赛人和约翰的门徒都以失败告终。根据这段经文所描述的,分底下三点来解释:一、亲切之呼召(太9:9)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在当时社会,名声比马太好的多得是,文凭比他高的大有人在。有关马太拥有了职业,也有一份好的收入,耶稣为什么要呼召他,要他放弃职业与家庭,来跟从他呢?《圣经》告诉我们:马太是一个税吏,耶稣呼召他的同时,他是坐在税关上,正在忙于收税工作。因为耶稣知道马太这一份工作是最不受欢迎的职务。人们若提到“税吏”二字,他们就咬定牙关、恨之入骨。法利赛人在圣殿里祷告的时候,也要控告他。他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18:11-12)假如,法利赛人所说的话是属实的;那么,无论是从道德方面来讲,或从律法方面来要求,他确实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像这样的一个税吏,耶稣为什么要呼召他,难道在以色列中再也找不到比税吏马太更好的人吗?亲爱的弟兄姐妹!马太的确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那我们也不是一个圣洁无罪的人。耶稣居然恩待了我们,难道不可以恩待他吗?大卫王曾说:“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10,13)再说:马太虽然犯过许多的罪,勒索人家不少的钱;当他之前听到耶稣的教训,心里受到震撼。他想,如果有一天能成为耶稣的门徒,那是多么荣幸啊!可是他自己没有力量,主动要求要跟从耶稣,因为他经常受到人们的鄙视,受到异样的眼光看待,造成心理自卑,生怕遭受耶稣的拒绝。至于这位拿撒勒人耶稣,他是无所不知的主,从远处知道人心里的意念。他知道税吏马太渴想跟从他,作他的门徒。所以,他从迦百农出来往前走,看见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太9:9)试问:此时此刻的马太,为什么没有犹豫,就立刻起来跟从了耶稣。难道他不知道耶稣的身份吗?难道他没有听人家说过,“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他纵然听过耶稣的教训,同时也听过人家对耶稣的议论,他将二者作为慎重思考。因此,圣灵在他身上作感化和启示的工作,使他能知道这位拿撒勒人耶稣,是神所差来的弥赛亚。所以,当耶稣呼召了他,他就撇下一切所有的,跟从了耶稣。然而,在教会中不知有多少信徒以自己的品格衡量别人,却忽略了以别人的优点来对照自己。这样的信徒就是法利赛人的翻版,他只在别人身上找缺点、错误,却不知自己有诸多的亏欠。你可以说:马太是一个罪孽极重的人,他曾经犯过勒索、不义、奸淫等等的罪。后来,他响应耶稣的呼召,撇下一切所有的跟从耶稣,你作到了没有?你若是当今社会的一位税务人员(公务员),每年有丰厚的收入,你舍得丢弃这份工作吗?你愿意堵死这道得财利的门路吗?你不可能作到这一步。所以,我们在神面前没有什么值得可夸的,只夸自己的软弱和亏欠。求主怜悯我们!二、赴席之目的(太9:10-13)多少人只在这段经文中,看到耶稣在吃些什么?他为什么与税吏并罪人一同坐席,却不知道他虽然是坐在被请的筵席上,他的目的是什么?他这样作,难道只是为了满足口福吗?他曾经为了战胜肉体的情欲,在旷野禁食了四十昼夜都可,难道真的爱上马太筵席上所摆的珍馐美味吗?若是,他就像法利赛人所说:“是一个贪食好酒的人。”(太11:19)其实,耶稣虽然是坐在丰盛的筵席上,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吃喝。《圣经》告诉我们:有一天午正,他在雅各的井旁与出来打水的撒玛利亚的一个妇人谈道。此后,门徒把从城里所买来的食物递给他。他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就彼此对问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吗?”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约4:31-34)那么,耶稣既然不是为了吃喝,为什么又要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坐在筵席上呢?据笔者理解,至少有底下两个方面:㈠盛情难却;设摆筵席的主人,也就是自己所呼召的马太。马太既然凭着爱心,为他摆设筵席,耶稣岂能推辞呢?他若是拒绝了马太的邀请,也许会给他造成一种伤害。他认为耶稣也自命清高,不愿意到一个罪人的家里坐席。其实,耶稣完全理解马太的心意,不辜负他的厚意;同时带着门徒一同去赴席。可是,在末了的时代当中,有谁愿意接待耶稣,只要自己能过上幸福安舒的日子就得了,何必接待耶稣到自己的家中来。所以,他在《启示录书》中讲到:“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3:20)他们为什么不接待耶稣?接待耶稣必须要舍己,要付出。故此,也没有人愿意接待。人人都希望自己银行里的存折,数量一天比一天多,却不愿从银行卡里取钱,设摆筵席接待客人。试问:你有几次凭着爱心接待弟兄姐妹,你曾经拒绝过吗?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太25:45)我们若像马太一样的热情,哪怕会遭到人家的拒绝。耶稣到马太的家里坐席,是因为马太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㈡借机宣传;马太设摆筵席并非毫无目的,吃喝对他来讲本算不得什么。他想利用这样的团聚,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耶稣;也使众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撇下一切跟从了耶稣。所以,他就请了好些税吏和罪人来参赴筵席。“税吏”是他的同事;“罪人”是他在社会上所结交的酒肉朋友。这些人在当时的宗教人士眼中,被视为不法之徒,社会上的渣滓。因为他很有信心,他知道耶稣既然呼召了他,收他为徒,也不会拒绝他的伙伴。在这次的筵席上,马太为耶稣作了一番介绍,然后把时间交给耶稣,希望他的伙伴们从耶稣的口中得到宝贵的教训。耶稣也借着这次美好的时光宣传天国的福音,渴望这些税吏和罪人像马太一样地悔改,离开恶行,走永生之道。有位解经家指出:“耶稣的话落在他们干渴的心田里,带来赐福惠和生命的能力,唤醒这些被社会唾弃的人,出现重新作人的可能。”然而,法利赛人在窥探耶稣的行动,看见这样的场景,就气忿忿地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太9:11)他们想利用这一句话引起门徒们的思考,促使他们怀疑耶稣的身份和他的人格。门徒一时提不出任何理由为耶稣辩驳。耶稣不用门徒开口,就自己作了回答,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9:12-13)耶稣知道法利赛人主要是抓他的把柄,他用这一番话作解答。?使控告他的人无言可答;?使税吏和罪人感到有得救希望。耶稣在法利赛人面前,并没有为税吏和罪人辩护,也不否定他们所犯的罪。这一等人需要他,正像病人需要医生一般。因为他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因此,这些控告耶稣的法利赛的口被堵住了。与耶稣同席的税吏和罪人,听见耶稣所说的话,他们的希望便油然而生。他们既然明知自己被法利赛人所唾弃,耶稣却怜爱他们。三、真理之阐明(太10:14-17)当法利赛人被击退时,约翰的门徒又上阵。他们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太9:14)这里所记载的约翰的门徒究竟是谁?马太并没有告诉我们。不管他们是谁?最起码的一件事情,他们知道法利赛人是不承认他们的夫子----约翰是先知。或许他们也曾听见约翰对法利赛人的责备,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3:7-8)此时此刻,他们为什么和法利赛人站在一起反对耶稣呢?他们不敢当面挑耶稣的不是,只是质问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太9:14)他们认为耶稣的门徒不禁食,是跟耶稣的教导有关;因为犹太人以禁食为积功德的行为,最严格的犹太人每周禁食两次。(路18:12)因此,耶稣要借用他们所找出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答,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太9:15-17)他们对于“新郎”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他们也知道“新郎”是指着谁讲的?之前,他们的夫子---约翰曾对他们说过,这位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娶新妇的那位新郎。(约3:27-30)新郎娶新妇是一个喜乐的日子,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耶稣再告诉他们:他的门徒不是不禁食,也不是不需要禁食,而是现在不是禁食的时候。到有一天,就是他被钉十字架,要离开他们的时候,那时,他们就要禁食了。然后,耶稣向他们再讲底下两个例子,让他们能够从中领悟到真理。㈠新布不补旧衣服;在耶稣的时代,穿补丁的衣服是常见的;可是,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他们都知道若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反而会带坏了那件衣服,破的就更大了。“新布”是代表基督的义;“旧衣服”是代表人的行为;先知以赛亚说:“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赛64:6)例如:当以利沙要披上以利亚所掉下来的那件衣服,先把自己所穿的衣服撕为两片。他不能把以利亚的衣服撕一片下来,补在自己的旧衣服上。㈡新酒不装旧皮袋;在过去还没有发明冷库的时候,他们只能把葡萄酿成酒,因为葡萄不能久放。被收下的葡萄在家里若存放一周内,就会烂掉。所以,只能把它酿成酒。刚酿出来的酒,不能装在旧皮袋里。因为旧皮袋历经时间久了,就开始硬化而没有弹性。至于新酒若装在旧皮袋里,酒仍在发酵,所产生的气体向皮袋施以压力。那么,没有弹性的旧皮袋承受不住气体的压力,就会破裂。皮袋若是裂开了,酒也就漏出去了。同时损失了更大。所以,要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新酒”是预表真理;“旧皮袋”是预表罪人的心;一个心中有罪的人,是无法接受耶稣的教训。有一次,耶稣也是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后来他们一个一个地走了,不再和耶稣同行。(约6:53-60,66)其余的门徒因耶稣的教训,信心更加坚固。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也要去吗?”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约6:67-69)所以说:新酒必须装在新的皮袋里。因此,两样就都保全了。感谢主!愿他的话语存在我们心里,直到永永远远,阿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fwqh.com/ptj/1317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葡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