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份,当中国葡萄产区的大部分葡萄还在吐芽开花时,有一个地方的葡萄就已悄然上市,那就是云南的建水县。依托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区位优势,建水县大力发展葡萄这一特色高原优势产业,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10.38万亩,葡萄产业成为建水县种植规模最大、经济效益较高的支柱产业。据了解,早在3月17日,今年第一批建水葡萄就已开园,收购价高达28元/公斤。
建水葡萄
中国最早葡萄落户建水县
十年时间发展为农业第一产业
自年引进并商品性试种以来,建水葡萄产业已迎来第十个年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仅南庄镇葡萄种植面积就达6.88万亩。年3月,唯一一个“中国早熟葡萄名镇”匾牌落户建水县南庄镇,足以显现南庄镇在建水葡萄产业的地位,走在南庄镇葡萄观光走廊上,一个接一个的葡萄大棚整齐地坐落在周边,蔚为壮观。
亚热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全年无霜期三百多天,这些是葡萄种植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幸运,这些条件建水县都具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这里种植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果粉均匀,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无病虫害,无污染,品质优良的自然优势。
“建水县年试种成功后,种植面积逐渐增大,到年迎来高峰。”建水县南庄镇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广文告诉记者,年,建水县葡萄迎来丰产,且上市较早,不少果农的葡萄都卖出了50-60元/公斤的高价,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大批具有前瞻意识的浙江人蜂拥而至,前来租地种植葡萄。
如今,建水县葡萄种植面积10.38万亩,其中大棚设施栽培面积占70%以上,几乎全部进入投产期。“仅南庄一个镇的种植面积就占整个建水县的2/3,南庄镇葡萄产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建水县南庄镇党委书记王滔介绍。
全国葡萄真空期上市
建水葡萄价高但波动大
建水葡萄以早上市闻名全国,并且全年都有葡萄采摘。据了解,早在3月上旬,第一批大棚设施栽培的夏黑葡萄就已上市;一个月后,大棚设施栽培的红提成熟待采;5月中旬,大棚夏黑采摘基本结束,露地栽培的夏黑葡萄开始上市;6月-7月,露地栽培的红提又悄然成熟;8月份左右,部分果园开始挂二季夏黑,并赶在年前上市……
“建水县葡萄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全国葡萄真空期上市,成熟期比省外其他葡萄产区早了足足30天!”王滔认为,建水葡萄畅销全国,一方面是市场供少于求,另一方面,建水葡萄的品质可圈可点,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8-24%,口感好,串型优美,果粉均匀,广受消费者喜爱。
工人将采摘的葡萄进行分级和包装
年,建水葡萄迎来丰产,并创造了历史最高60多元/公斤的价格;年,首批开园的葡萄价格卖到40元/公斤。每年开园时节,建水县的葡萄收购价屡屡刷新果农乃至整个葡萄行业的眼球,让建水县葡萄果农为止振奋。
近几年,随着全国葡萄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稍晚成熟的建水葡萄与外省葡萄的收购价差距逐渐缩小。“若过年前后有霜雪天气,或者葡萄即将成熟的3月份雨期过长,多数果园的葡萄都会造成着色不好,品质下降,采摘期延后等现象。”建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园艺站站长赵勇介绍,年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最早成熟的大棚夏黑收购价高达28-30元/公斤,到了中期仅有8-16元/公斤,后期(露地栽培)猛跌至2-3元/公斤。
赵勇认为,过早剪枝和过量挂果均不利于建水葡萄的产业发展。“建水葡萄的生理周期为天,有些果农在10月份就剪枝,导致花芽在天气最寒冷的时候遇到极寒天气,导致花芽退化,来年产量低;还有些果农,眼看花芽多,故意多挂果,以提高收益,结果导致葡萄成熟期推后,甚至出现转色困难的现象。”
整齐划一的大棚葡萄
过早采摘葡萄也不利于葡萄品质的把控,甚至有极个别果农利益熏心,催熟建水葡萄,严重影响了建水葡萄的品质。“我们在收购葡萄的时候会严格把控葡萄品质,遇到催熟的葡萄会拒绝采收,相关协会和组织也会出面阻止催熟葡萄流入市场,给建水葡萄创造一个好的名声,给消费者留下一个美味的印象。”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云东说。
葡萄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全年人工价高带动一方富
葡萄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初期的剪枝、下底肥,到后面催芽,再到后期的保果、疏果,施肥和采摘分级,葡萄的丰收正是建立在长时间的人工劳力上,当然,建水葡萄也不例外。
“当今农民收入的倍增,离不开建水县葡萄产业的发展。”建水县南庄镇宣传部委员兰玛丽介绍,土地流转前,建水县农户单一种植玉米和红薯等作物,亩收益只有几百元,土地流转后,租金达到元以上,个别地段好的土地逼近元,仅在地租上的收益就是全年种植收益的好几倍。
土地租出去后,闲置的劳动力涌入葡萄基地进行就业,仅南庄镇的葡萄基地常年使用的季节性农民工就达近万人,极大带动了周边农民工上岗就业。“平日的劳动,日租金可达-元/天·人,最繁忙的疏果期间,一天三万人在地里,颇为壮观!”王滔介绍。
“以前亩产三五百,如今亩产三五万,这句话形容建水葡萄带来的变化,一点都不为过。”李广文介绍,南庄镇的土地产值翻了倍,带来的务工收入也呈直线性上升。据了解,仅南庄镇,每年葡萄产业带来的务工收入就达4.4亿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呈现增长态势,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中国(建水)葡萄产业发展大会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王俊涛蒋正中
本期编辑:魏耸
有了葡萄通,葡萄种卖很轻松~
识别下图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fwqh.com/ptsl/1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