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亚葡萄,又称半岛1号,兴农1号,富民1号和凯丰,属欧美杂交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从年播种的黑奥林实生苗中选出;通过鉴定,为纪念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取名为京亚。现在北京、沈阳、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浙江、广东等地有栽培。8年2月从北京植物园引种,经多年栽培管理表现为:树势中庸,稳产高产,抗逆性强,果粒大而酸甜可口。
京亚从萌芽到果实完全成熟需生长天,需活动积温℃。植株生长势较强,丰产。比巨峰早熟天,耐潮湿,抗寒、抗病,副梢生长不旺,宜夏季管理。棚架、篱架栽培均可,宜中短梢修剪。适宜设施栽培,是巨峰系大粒品种中大有希望的早熟品种。
京亚葡萄甜酸适口,略有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20%,含酸量0.47%~0.62%,品质优。果穗平均重克,平均粒重2.5~3克,成熟时呈琥珀色,晶莹似玉,皮薄,肉脆,无核。抗病力中等,不裂果,经赤霉素处理后果粒显著增大。
该品种既是美味鲜食品种,又是制罐、制干的优良加工原料,适宜在我国北部地区发展。缺点是易落粒,应及时采收。
京亚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合理密植
京亚葡萄生长势比巨峰弱,因此栽植密度要略大于巨峰,一般行距1.7~2米,株距0.7~1米,亩栽株左右。
2、花前重摘心
京亚葡萄生长特性和巨峰相似,落花落果比较严重,因此要在开花前3~5天在果穗前留5~7片叶摘心,以提高坐果率。
3、花期喷硼砂
京亚葡萄大小粒现象比较严重,花期可喷1~2次硼砂,效果较好。
4、花后浸葡萄膨大剂
葡萄膨大剂对提高坐果率,解决大小粒现象十分明显。浸药时间是花后7~10天。如果在开花以前还浸一次50PPm的赤霉素,可生产出无核京亚果。
5、控制产量产量是优质的基础,又是经济效益的保证,理想的产量是亩产公斤左右。
6、修穗整形
除去副穗及第一、二个小穗,下部除去花序的1/5。整理好的果穗为近圆柱形,整齐美观,耐运输。
7、肥水管理
花前管理和其他品种一样,花期水肥比其他品种应早一些施用,特别在幼果膨大前就应以水肥猛促。后期注意控制氮肥。
8、适时采收
京亚葡萄采收早了酸度大,市场不易接受,采收晚了果实又容易起皱。最佳采收期是果实颜色变为紫黑后的一周内。
京亚葡萄裂果的原因及预防
京亚成熟期裂果大多数是由营养不协调引起的,可以在京亚葡萄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海藻酸+苄大(3.6%苄胺赤霉酸)增粗果蒂,提高营养输送量。防落花、落果、裂果、僵果、畸形果,使果实着色靓丽、果型美、品味佳。
同时配合喷施2%胺鲜脂倍液可起到优化果面,增加果粒抗逆性,同时不会影响果实呼吸,防果锈病,防裂果,提高果面着色和光亮度,降低残毒提高品质。
京亚常见病害介绍
1、葡萄白粉病
本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能造成严重裂果,影响产量及品质。
[危害症状]:本病能侵害葡萄的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被害时产生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块,表面产生白色粉状霉斑,严重时病叶卷缩枯萎脱落。新梢病斑,初为灰白色小斑点,后变黑褐色、成羽纹状向四周蔓延,上有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病梢变黑枯死。幼果期被害,果粒易枯萎脱落;较大的果粒受害,果皮变成暗褐色以至灰黑色,上有粉霉,病果生长停滞、硬化并畸形;将近成熟的果实,特别是薄皮品种受害后,果粒往往开裂,不能正常成熟。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或芽的鳞片内越冬,次年形成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分生把子飞落到寄主表面。
2、葡萄白腐病
本病能危害葡萄的果穗、枝蔓和叶片。病情一般发生较晚,但发病很快,往往就在成熟采收前几天突然暴发,使大量果穗脱落和腐烂,造成很大损失。
[危害症状]: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果粒,次为枝蔓,叶片发病较轻。果穗上多在穗轴及小穗轴上首先发病,病斑不规则,呈褐色水渍状,病斑与健全组织间无明显界限,以后渐向果粒蔓延,使呆粒成褐色软腐,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进而整个果穗变褐腐烂,最后果梗干枯皱缩,果粒脱落;或僵缩成为有明显棱角的僵果。枝蔓上的病斑水渍状,褐色,表面密生灰白色至深褐色的小点,后期病部纵裂成乱麻状,病部以上枝蔓枯死。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略现轮纹,初期淡褐色,后变红褐色并干枯破裂。
3、葡萄房枯病
葡萄房枯病又名轴枯病,是危害葡萄果实的重要病害之一。
[危害症状]:此病主要危害果实和果梗,也能危害叶片。病害最初在小果梗上接近果实处呈现淡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有不清楚的褐色或暗褐色环纹,病斑逐渐扩大到环绕果梗一圈时,就干枯萎缩,上面所生果粒因失水而干枯、表皮皱缩变黑,并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果梗全部被害,甚至蔓延到主轴,使全穗果粒皱缩干枯,但仍悬挂在树上,经久不落。叶片受害初期发生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中央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后期往往在病斑中央散生黑色小点。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被害部越冬。第二年5月间,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分别从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内散出,借风雨传播到葡萄上。
以上三种病害都属于真菌病害,可选择三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配合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共同使用来进行防治,例如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吡唑咪菌酯、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啶氧菌酯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