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葡萄 >> 葡萄种类 >> 正文

埋头苦干抓产业精准施策谋发展记富平县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31 11:37:11
10月26日早上,在决胜小康奋斗有我市委宣讲团走进富平报告会开始前,记者见到市民政局派驻富平县齐村镇桥西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马军辉。风尘仆仆的他刚从村上来到县里,一小时后,他以渭南市决胜小康、奋斗有我宣讲团成员的身份分享他的驻村故事。走访调研投石问路年11月,本在市民政局机关工作的马军辉主动向组织请缨驻村,并和妻子商量,由妻子上班带一年级的女儿,自己则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到富平县齐村镇桥西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刚开始,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我经常失眠、焦虑,夜不能寐。马军辉回忆道。为了摸清村情户情,他用半个多月走遍全村40户贫困户的前庭后院,厨房卧房,把贫困户家里的冰箱面缸、油桶案板看了个遍,深入贫困户的田间地头看种植、羊舍猪圈看养殖。那时候正值数九寒天,村里没有取暖设施,他坚持白天走访、晚上学习扶贫资料,冻得受不了的时候,就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双脚不停的在地上来回抖动。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用责任和担当扛起了桥西村脱贫攻坚的重任。有一次,他和村上群众去地里看花椒树,当时儿子在房间里睡觉,他担心孩子醒了跑出来找他就把门锁了。从地里回来发现他房子的窗下围了好多人,离老远就有人喊他跑快点,走近后才知道他走后孩子醒来了,一直在哭着喊着,周围的群众听见了,拿来凳子和钳子,准备剪短防盗窗把孩子抱出来。破坏的窗户我们自己修!你为了大家放弃小家,再咋也不能苦了孩子当时群众一句简单、朴实的话却温暖了他的心窝,一下子拉近了他和群众的距离。发展产业强村之路马军辉深知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良策,但产业发展难在精准,只有找准路子才能挣来票子。于是,他带头开展党员干部网上学习、网下收集、捕捉产业信息,带领大家到发展好的村子学习先进致富经验,观摩致富产业项目。年在富平北部山区考察花椒树的经历令马军辉记忆犹新。因为赶时间,我们班子成员们一大早都顾不上吃饭,自带干粮,深入山区,穿梭在花椒树下,现场洽谈引进优质花椒树苗多株,我们自己动手挖树苗,花椒刺划破了大家的胳膊,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面对饥饿和辛苦,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确实感动!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他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座谈,收集意见建议,最终在桥西村确立了以巩固奶山羊产业、扩大柿子规模、提高葡萄管理水平、推广优质花椒的四大产业格局。在定好方向后,马军辉开始一手紧抓产业发展,一手推进完善村上基础设施建设。在他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桥西村紧扣全县干柿业发羊财的主旋律,引领群众树下种草、青草喂羊、羊粪便填入沼气池、沼气烧水做饭、沼液施肥的家庭微循环经济模式。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精细管理集体经济葡萄园80亩,引导党员群众带头精细化管理葡萄50亩,樱桃15亩。他多方筹资5万多元引进无刺花椒树苗多株,发展无刺花椒示范园80多亩,带动贫困户栽种10余亩。他采取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授课的思路,先后产业培训多人次,帮助群众修剪花椒树40多亩,鼓励桥西村柿子、花椒、葡萄和奶山羊大户深入田间地头、羊舍猪圈讲解产业管理知识,发挥土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马军辉还协调资金万元建成了多平方米的桥西村葡萄交易中心和储藏量为吨的葡萄冷库,修建村道排水设施多米,争取多个部门支持,对集体经济葡萄园滴水灌溉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完成水肥一体化。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谋发展的实事,为桥西村产业转型提升级奠定了基础。全力以赴打通销路今年8月,刚刚忙完扶贫普查工作的马军辉,已有40多天没有回家了。但这时正好赶上桥西村集体经济产业——80亩地的户太八号葡萄熟了,葡萄销路问题萦绕在他的心间。于是他放弃假期,驾车和村两委干部、队员一起深入西安、渭南市区、富平、阎良等地的水果批发市场、水果零售店,带着葡萄样品宣传推介。通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fwqh.com/ptzl/16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葡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