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季是螃蟹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候的螃蟹肉最为肥厚鲜美,民间素有“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说法。
蟹全身是宝,螃蟹性咸、寒、有小毒。蟹肉有清热活血、化瘀散结、滋阴养筋益气等功用,其壳可清热解毒、破瘀消积止痛。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螃蟹虽美味,但并非人人都适合,而且食用方法也蕴含不少讲究。
吃螃蟹,认准这些最佳搭配
中医认为,螃蟹多为大寒之品,时下正值吃螃蟹的季节,由于螃蟹味美,很多人都抵挡不了它的诱惑,食无节制,因此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吃螃蟹时最好别忘了三个最佳搭档:生姜、醋、酒,吃螃蟹或大闸蟹时要蘸着姜末和醋,姜具有温中散寒和解毒的作用,醋能祛除蟹肉的腥味,酒也有杀菌、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三者联合起来,不仅可以保护肠胃,对于治疗过食海鲜也有效果。
螃蟹是大寒食物,肠胃虚寒的人会腹痛腹泻,如果能配着喝点酒,可以减轻或消除吃螃蟹的不适感觉。在酒的选择上有讲究。
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有更强大的杀菌作用,吃海鲜时喝白葡萄酒,便不易发生食物中毒,久而久之形成了海鲜配白葡萄酒的习惯。白葡萄酒清爽的口味,适合以鲜味为主的大闸蟹。
黄酒和螃蟹同吃历来被认为是绝妙的搭配。蟹虽然鲜美,本性属寒,多食容易伤及肠胃,黄酒有活血暖胃的功效,性温和,是食蟹去除寒气的最佳选择。蟹肉的鲜甜和黄酒的甘醇在口感上也极其和谐。
这些人不适合吃螃蟹
1.体质偏寒的人群
螃蟹性寒,因此本身体质偏寒的人不适合吃。这一类人普遍表现为有胃寒、胃痛等脾胃虚寒的症状,可以自行对照,慎重进食螃蟹。
2.孕妇
中医认为,螃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时同时认为蟹爪掘沙之功也可以催生下胎,孕妇进食螃蟹有可能导致流产,因此孕妇或有习惯性流产者慎食。
3.易过敏人群
螃蟹虽然性寒,但为发物,入血分,容易伤血,表现为瘙痒起疹等过敏或风湿性疾病症状,因此平素容易过敏或有风湿性疾病的人要慎重选择。
4.结石人群
螃蟹杂食,体内酯酸容易在人体内蓄积,形成结石,因此对于平素有胆结石、肾结石、痛风患者应该慎重食用。
螃蟹蒸食最健康
死蟹、生蟹、隔夜蟹一般不易食用。蟹体内含有各有病原微生物,蟹死后,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到蟹肉中去,食用后会腹痛、腹泻等。
而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很高,一旦感染,轻则恶心呕吐,重则瘫痪。而隔夜的剩蟹中组胺酸会分解为组胺,易导致中毒,而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源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氨酸中毒。
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等部位都沾满了细菌、病毒等。因此,吃时必须除尽蟹鳃、蟹肠、蟹心(俗称六角板)、蟹胃(即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泥沙),大量误食这一类组织,非常容易引起感染。
茶与柿子中的鞣酸较多,会使蟹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利于消化,凝固的物质可长时间留在肠道内,发酵腐败后,可引起腹痛。
蒸菜几乎是最能保留营养成分的烹饪方式。既没有煮菜、焯菜时营养物质溶于汤中的损失,也没有煎炸时过高温度导致的氧化损失和热分解。
建议选择新鲜的、生活的螃蟹。螃蟹的体表、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中都布满了各种病原微生物和生态污物、污泥等。而用酒浸泡的醉蟹并不能完全杀掉体内的病毒、细菌等,因此吃螃蟹之前一定要洗干净,蒸熟后再吃。
推荐食疗方:清蒸蟹
具有活血散结、发汗解表、健脾消食的功效。
螃蟹、黄酒、姜末、葱末、蒜末、胡椒、陈醋、白糖、麻油。
将螃蟹用清水流净,放在碗里,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入酱油、黄酒、姜末、葱末、蒜末、胡椒、陈醋、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蟹肉成熟时,取出。上桌时用醋和酱调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