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封丹的寓言中,有一则南风的故事。
一天,威猛的北风正驾着强劲的气流飞行,就在它快要到达南方时却遇上了南风的阻拦。北风非常的生气,它对南风喊道:“你为什么要挡住我,没看见我在前进吗?”南风笑着回答:“你已经越界了,这里已经不是你呆的地方了,赶紧掉头回去吧。”
北风还是不服气:“那你为什么呆在这里?难道我没有你厉害,要不我们比试比试!”
南风说:“好啊!比什么?”
“就比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说。
于是北风施展开它的威力,呼啸着箭一般地奔向大地,带着冰雪,带着寒气。在犀利的北风中,行人们的大衣并没有被吹飞,反而裹的更紧了。
温暖的南风开始轻柔地吹拂行人的脸庞。他感到越来越暖和,越来越燥热,不由自主地解开了纽扣,然后脱掉了大衣。
南风与北风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过严寒,关怀胜过苛责。
我们作为在家居士,需要要承担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想在佛法上有所见地,就要花时间、用工夫,要保持家庭关系的和谐,最好能征得家人的理解和认可,如果暂时不能,我们要以佛教慈悲、包容、感恩的理念来感化、劝导。佛法是教我们解脱的方法,是积极的入世之学。
所以,默默地来修行自己的德行,我们的家人就是你心里变现的境界,你只要自己修行好了,自己这颗心更为清净、更为平等、更为慈悲、更为圆融了,在我们心的转变过程当中家人也会潜移默化地转变。
中国传统教育一直提倡言传身教,当我们学佛后变的更积极、更乐观,更懂得包容和感恩,更有智慧的时候,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也会受到感染的。
当然,世间一切法,职场当中、生存的奔波当中,肯定有很多的烦恼,当下这种烦恼你要观破,通过这样的不如意正好成就我的厌离心,没有这个环境我的厌离心还出不来呢,所以即烦恼为菩提。
《观经》中韦提希,是摩竭提国王频婆娑罗的夫人。她的儿子是太子阿阇世。因听信恶友调达的教唆,发动政变,收执父王,关在七重室内,制止群臣,不得探视。当时韦提希,恭敬大王,将身体沐浴清净,以酥蜜和炒面,涂在身上,在璎珞之中,盛满葡萄浆,秘密上供国王,国王因此得以不死。阿阇世知道后,手执利剑,欲害母后。被二位大臣谏止,便将母亲闭于深宫,不许自由出入。
当时韦提希被幽闭后,愁忧憔悴,远远向着耆阇崛山,为佛作礼,嘴里念道:“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说完,悲泣不已,泪如雨下,遥遥向佛作礼。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道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那时韦提希刚礼佛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犍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当时韦提希号泣着向佛说:“世尊,我宿生有何罪,生下这样的恶子。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再不生于这个阎浮提浊恶之世。这个浊恶的地方,地狱饿鬼畜生盈满,金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当时韦提希将一一佛土都看清楚,对佛说:“是诸佛土,虽复严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佛告韦提希:“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我今广为汝说,变令未来凡夫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正因。”佛又为韦提希说十六观经已,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为授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韦提希夫人上品上生了,她的儿子成了她的逆增上缘,大善知识。
所以,碰到一切违缘,即便是冤家对头,也千万不能冤冤相报,要以慈悲、感恩的心来对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