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玉屏投稿邮箱:weiyuping
qq. 青青叶子,绿绿果子。6月6日,在玉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的凉树塘组高山葡萄基地绿荫架下,刘洪见和爱人杨习珍正在为基地里的葡萄剪叶子。刘洪见在葡萄园内
把多余的叶子剪掉,是担心叶子抢了葡萄的营养,也是为了让葡萄接受适当的光照。刘洪见说,每天早上六点多,他和妻子就开始做活路,剪叶子、把缠着的葡萄解开,看看这儿、检查那儿,像照看孩子一样看护着16亩多的葡萄园。“麻烦得很,但是自己种,自由点。”刘洪见感慨道。
为葡萄抹芽
早些时候,刘洪见的葡萄园种的并不是葡萄,而是梨子,再往前一些,园子是一片荒山。十多年前,刘洪见带着妻子,两个人,一座茅草屋,两把锄头,动工开垦自家在凉树塘组的荒山,“那时候累得很,从早忙到晚,吃了晚饭天没黑还要接着忙。”杨习珍说,好在功夫没白做,山终究被开垦出来,刘洪见开始进苗种梨,但效益不太好。年冬天,刘洪见去湖南芷江进了葡萄苗,开始种高山葡萄。选择高山葡萄是因为他去芷江学习参观的时候,觉得葡萄好,而且不用挂袋、好管理。
刘洪见的妻子杨习珍正抹芽
如今,刘洪见种葡萄9年,每年他都会外出考察好的葡萄种植基地,学习外面的好经验,同时还积极参加县农牧科技局组织的种植培训,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葡萄园的葡萄收成也不错,多的时候有10多万斤,每年葡萄熟了,会有铜仁的进货商来,忙的时候,刘洪见会按80元一天的工钱请村子里的村民来帮忙。除了稳定客源,也会有游客自发到园子里来摘葡萄。8月中旬,今年的第一批葡萄便成熟了,“今年应该又是盛产期,有等十万斤,葡萄结得多。”刘洪见说,到时候绿葡萄就变黑葡萄了。
刘洪见的高山葡萄园只是郭家湾村高山葡萄种植基地的一隅。在黄选屯组和亚鱼村,还有两户各14亩多的高山葡萄园。此外,村里还有10多户村民分散种植高山葡萄,加起来,整个郭家湾村共种植有百余亩高山葡萄。
高山葡萄
“他是我师傅嘞。”在黄选屯组的高山葡萄种植基地里,郭家湾村支书吴先明说,他是跟着刘洪见学的技术,他和刘洪见本来还想种些其他品种,于是各自在自家田里种了白葡萄和高山葡萄,但实验后只有高山葡萄挂了果。考虑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吴先明最终选择发展14亩多的高山葡萄。
葡萄种了,还得解决销路,吴先明跟着刘洪见一起主动去铜仁联系水果商,后来经人介绍,吴先明还将销路扩展到广西等地,现在,吴先明的葡萄基本不愁销。看到吴先明、刘洪见种葡萄种得不错,郭家湾村六坪组、李家坪组的部分村民也纷纷加入高山葡萄种植,郭家湾村的高山葡萄种植初具规模。
被问及村里怎么不集中打造基地,吴先明说,集中起来没有合适的土地面积,村里的绝大多数土地还是用于耕种。分散种植,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既可以解决没有集中成片土地问题,又可以利用好郭家湾村的地理优势。年8月,郭家湾村还成立环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村里的贡米、葡萄、荸荠等产业,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发展。
刘洪见和妻子正在抹去多余的葡萄叶子
作为久负盛名的贡米村,一直以来,贡米都是郭家湾的主打产业,但时代变迁,单一产业已不再能满足村里发展所需。以贡米为主,打造其他多样产业为辅成为郭家湾村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种植高山葡萄是作出选择的第一步。
刘洪见为葡萄抹芽
葡萄基地对面,是湛蓝的天空、翠绿的山峰,望着山,吴先明说,“我们的葡萄还是少了,去湖南考察的时候,那个葡萄才叫多,从山脚到山顶,满坡全是。”
他还说,“我们今后要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好,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带动村里发展。”
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季佩佩、周杨
编:马吉校:尹雪梅季佩佩审:胡攀学姚磊
觉得不错请点赞↓↓↓
季佩佩、周杨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fwqh.com/ptsc/1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