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一首元代郑允端的《葡萄》,道出了从古至今人们对葡萄的喜爱。如今,这惹人怜爱的珍果成了周矶管理区戴湖办事处二队农民们的“心头宝”。
10年前
戴湖办事处二队的农户们大多种植水稻、棉花,一亩地收益只有元左右。
如今
在党员彭文林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葡萄,不少早期种植葡萄的农民已经住上了“葡萄楼”,开上了“葡萄车”。
为了提高效益,年,办事处带我们出去考察经济作物,结合这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便把眼光投向了高效益的葡萄。
彭文林高效益的前期需要高投入
一开始,很多农户都不敢尝试,怕亏钱。彭文林一方面有着种植葡萄的热情,另一方面,作为共产党员,他有敢为人先的闯劲,便主动带头承包了20亩地,引进了夏黑、藤稔、维多利亚等品种,开始尝试种植葡萄,成了本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然而,农业也是一门科学,光靠热情远远不够。
由于不懂种植技术,葡萄苗常遭病虫害侵袭,长势不好,收成甚微,出现了不少死苗、不结果等问题。当时不少农民议论纷纷,有质疑的,更不乏冷嘲热讽的声音。
彭文林面对质疑没有丝毫退缩
面对周围的一片质疑之声,彭文林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一定要成功的想法。之后他便四处学习、考察,请专家对症下药,慢慢地,刻苦钻研的彭文林很快学会施肥、分枝、疏果、喷农药等技术,也总结出了自己的种植经验。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全新的种植方式,科学的管理技术,年,彭文林种植的葡萄喜获丰收,不仅收回了本钱,还有了盈利。
现在彭文林的20多亩地,一年收益在25万元左右,是以前种植水稻、棉花的10多倍。
当时质疑彭文林的农民,看到他种植葡萄收益高后,也纷纷加入到了种植大军中,彭文林还定期免费对大家进行技术培训,倾囊传授葡萄种植技术。
目前,该处种植面积发展到了80亩,每亩产值在1万元以上,成为戴湖办事处重要的“万元田”示范项目。
下一步,我们还将打造葡萄品牌,发展采摘旅游,走出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彭文林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近年来,周矶管理区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狠抓党员创业带富,大力发展具有本乡土特色的农业产业,除了发展葡萄种植外,该区还发展了西瓜、花菜等特色产业,培养出一批党员带富能手。同时通过党员的创业和创新,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并辐射带动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潜江新闻网记者谭欣
往期热门
社会
事发潜江,电动车与自行车相撞,结果......
推荐
潜江人又将多一个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聚焦
提能、强体、保民生潜江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fwqh.com/ptyy/1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