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之才
虽然在年以前,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就已经在酿造葡萄酒,但是在年前,葡萄酒就通过西域的胡人传到了中国。文献记载,在唐朝的时候,长安的西市周围,就有很多西域胡人在开酒肆,胡姬歌女,异域风情,还有美酒助兴,吸引了不少国人流连忘返,而胡人的美酒就是“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样的名句也是诞生于那个时候,可见,中国古代接触红酒是非常早的,胡人所产的“葡萄酒”却并非产自西域,而是用中国的葡萄,西域的手法酿制。所以说。中国原本也是出产葡萄酒的,而那个时候的澳洲,还是一片不毛之地。
有意思的是,对于中国来说,葡萄酒仿佛自带“强国”属性。在古代中国国力最强盛的唐朝,恰好当时葡萄酒也最为兴盛。而随着近代清朝国力的衰败,现代工艺的诞生让中国的葡萄酒落后于欧洲。如今,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正在迅速的突飞猛进,甚至反向输出到世界各地,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正在成为现实,是不是很有意思?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水果中为何只有葡萄能酿酒?而葡萄酒这种“洋味十足”的酒类,又为何在近代开始落后?
一、渊源:中国古代的葡萄酒
“葡萄”的来历您知道吗?
古人起名字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葡萄酒。“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连在一起,就是葡萄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
别看很多人觉得优质的普通产自欧洲,但实际上,我国的普通种类很多,大概有30多种(我说的是原产地,不包含引入的)。比如东北的山葡萄,西南的刺葡萄、蘡薁等,就都是中国本土的葡萄种类。
现在看起来“洋味十足”的葡萄酒,却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据考证我国在汉代时就开始种植生产葡萄酒了。西汉时,古人就招来西域之人酿造葡萄酒,汉武帝还曾亲自旁观葡萄种植。古书记载,当时“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
三国时候,孟佗曾拿26瓶葡萄酒换得凉州刺史之职,这孟佗就是新城太守孟达的父亲。
到了唐朝的时候,不仅在众多的诗词中出现了葡萄酒,宫廷中还开始自己酿制葡萄酒,到了后来,葡萄酒还被民间作为女子的陪嫁物品。古诗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可见,葡萄酒在中国古代,真不是少数人品玩的花架子,而是切切实实地深入到了古人的生活中。
元朝时,官方已经开始指导地方种植葡萄,当时在中国的意大利人人马可·波罗曾在游记记载:在山西太原府,那里有许多葡萄园,酿造很多的葡萄酒,贩运到各地去销售。
葡萄酒文化的转折期,其实出现在清朝末期。当时国力衰败,战火不断,温饱都无法保证,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开始颓废败落。
二、起点:美国不经意的玩笑
年2月,中美关系进入破冰时期,美国总统应邀来中国访问,中方在人民大会堂以国宴接待美国访华团。
美国人喝不惯国宴上的白酒,被形容其为“液体剃刀”,对此耿耿于怀。
返回美国之前,尼克松故意跟周总理开玩笑:“中国很好,但缺乏时髦的女性和葡萄美酒。”这虽然是一个玩笑,但当时国际上流行的干型葡萄酒,在中国的的确确还是空白。
一个拥有悠久葡萄酒文化的中国,居然成了空白,美国总统的这句玩笑激发了国人在葡萄酒行业的强国热血。其回国之后,中国外交部、轻工部、农业部、外贸部四部委极其罕见地同时发文:研制中国的干型葡萄酒。可见,尼克松的玩笑对当时的相关部门刺激的可不轻。
年,中国的干白研制成功,同年在伦敦第14届评酒会上,龙眼干白葡萄酒摘得银奖,被外国誉为“典型的东方美酒”。这款在长城脚下酿出的龙眼干白葡萄酒被命名为“长城”,一个民族品牌由此诞生。
三、疑问:水果中为何只有葡萄能酿酒?
在探究中国当代葡萄酒产业之前,我们先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fwqh.com/ptyy/1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