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弟兄姐妹,愿你们平安,阿们!有关《马太福音》系列解经课程第36讲:主题是“取精用弘的教训”之下半部分,就是第三至四个标题。经文是(太7:7-12)经上记着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在本书第七章的开头,耶稣在劝诫他的听众不要论断人,免得被论断;因为论断的事未必全然正确,不要因为论断给对方再带来一次的伤害。同时,在为主作工时,需要拥有智慧。“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对方非但不接受真理,自己又受到了伤害。所以,这节课是讲述底下两点,也就是这道题的第三至四点。
三、鼓励-灵命务必追求
若不追求,灵命就无法成长;没有经历主的祝福,信仰的根基未必稳固。多少基督徒只热衷于聚会,却忘记了向主呼求。所以,耶稣在此对祂的听众作出承诺,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太7:7-11)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应敦促自己信靠主的这句话,并使我们一切的工作都显示主的慈爱和恩光。我们必须抓住基督,紧抓不放,直到我们感觉他那改造之恩的能力在我们身上表现出来。我们如果欲反映主圣洁的品格,非信靠基督不可。有关以上这段经文中的几个关键词,譬如“祈求”、“寻找”、“叩门”等,加以解释:
㈠祈求~希望蒙主赐福;这段经文是主对他听众的伟大应许,可是有多少人忘却了向主祈求。所以,耶稣接着讲了一个比喻,说明在我们需要时向祂所求的是什么,祂也必给我们什么。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作为父母虽然知道拿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儿子,何况我们在天上的父呢?祂岂不将更好的东西给求祂的人吗?
然而,在整本圣经中告诉我们有多少先祖、先贤在祷告中所求的,都得蒙主的应允。例如,哈拿向神求儿子时,神并没有给她一个女儿;而是按着她所求的成全她。当她得到儿子时,就给他起名叫撒母耳。意思是:这是我从耶和华求来的。(撒上1:20)还有所罗门向神求智慧时,神并没有说:我只能给你阳光、雨露,不能按着你所求的给你。哪知,神却对他说:“你既然求这事,不为自己求寿求富,也不求灭绝你仇敌的性命,单求智慧可以听讼,我就应允你所求的,赐你聪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后也没有像你的。你所没有求的,我也赐给你,就是富足、尊荣,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你的。”(王上3:11-13)
故此,历代以来的众圣徒都知道所罗门是一位空前绝后的智慧王,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王上4:32)
还有瞎子巴底买向耶稣求看见,耶稣并没有给他人民币,乃是对他说:“你可以看见,你的信救了你了。”(路18:41-42)
由此可知,不论是哈拿、所罗门或巴底买,神都是根据他们所需要的,成全他们。至于在我们的信仰实际生活中,有多少次的祈求未蒙垂听?但当我们的祈求未蒙垂听,是因为何故?是主耶稣的话语不够真实,还是因为我们的信心不足,或有其他的因素存在?耶稣的兄弟雅各说:“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4:2-3)
不过,耶稣的应许几乎都是附加条件的。使徒约翰说:“我们若照祂的旨意求什么,祂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祂所存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祂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祂的,无不得着。”(约一5:14-15)
然而,至于哈拿、所罗门、巴底买,他们得着所求的,都是因为他们是照神的旨意而求吗?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求什么才是合神心意的,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只有神知道我们怎么求,求什么是照着祂的旨意而求。但是我们要相信耶稣所说的话,“你们祈求,就给你们。”
㈡寻找~每时需要救主;失去耶稣的人,他的心灵是没有安宁的。例如,当马利亚因为疏忽造成,忘记了把耶稣从耶路撒冷带回来时。然后,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祂,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见祂坐在教师中间留心听道,感到惊讶!于是对祂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路2:41-49)
可见,基督徒确实不能没有耶稣,没有耶稣就过不好日子。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
试问:你有失去耶稣的经历吗?当你失去耶稣的时候,心里有何感触?作诗的人说:“当我心中失去耶稣,那时何等沉闷痛苦,美丽风景、鸟语花香,尽都失色不能悦目;一切艳丽都成虚无,日光朦胧似遮浓雾,但在主里所得快乐,寒冬之中温暖舒服。”
失去耶稣虽然是痛苦,若切心寻找,就必寻见。东方博士虽然千里迢迢来寻找耶稣,后来也寻见了。正如耶稣所说的:“你们寻找,就必寻见。”(太7:7)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不能没有耶稣。有首短诗说:“我要耶稣,我要耶稣,我每日需要耶稣。光明时日我要他,黑云密布我要他;每时每刻每分钟,我要耶稣!”
㈢叩门~渴慕与主同住;当你寻见主,所看见的门虽然是关着的,你站在门外叩门;祂必为你把门打开,决不会推辞说:不要麻烦我,门已经关了,我不可能把它打开。祂决不会向任何一个人说:我不能帮助你。
凡向耶稣叩门的人,表示他渴慕与主同住;与主同住是多么甘美,多么喜乐。作诗的人说:“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可在我神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诗84:10)
“院宇”和“殿”同指一个地方;“殿”是预表耶稣,(约2:19-22)耶稣说:“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约15:5)
哪知,老底嘉教会的情景是:未必渴慕与主同住,并且把主耶稣拒之门外。《启示录书》第3章20节说:“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试问:你当今的光景是向耶稣叩门,还是耶稣站在我们的心门外叩门?耶稣多么希望我们与他同住呢?所以说:“叩门的,就给你们开门。”
四、忠告-为人定有厚道
“厚道”意思是:为人善良宽容,不刻薄,待人诚恳,实在,不夸张、不骗人。我们若是如此对待他人,也必得到他人的厚爱。耶稣说:“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言,如同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现今有多少人的生活,是照基督此次所提的原理实行,正如他们要别人在类似的情况下待他们那样地待人呢?
我们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提高价值,谁也不喜欢被别人轻视。所以,对人不可怠慢,时时感谢别人的一切好处,对每个人都要周到热情的接待。父母们希望得到儿女的孝敬。在你作儿女时,曾经有否孝敬过自己的父母双亲呢?当你生活在窘困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但你有否想过曾经帮助过别人没有?你既然向来不会帮助他人的,也别指望人家在你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你。
感谢主!能听到耶稣的宝贵教训,为人定有厚道,你待人好,人也待你好;你待人家不好,人家也会照样待你。圣经提到犹大和以色列联盟攻打迦南人和比利洗人时,将他们打败,又在那里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杀败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拿住他,砍断他手脚的大拇指。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士1:1-7)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从亚多尼比色的口中得知,犹太人砍断他手脚的大拇指,并非犹太人知道他曾经也这样待列国的君王,乃是神按着他所行的报应他。他曾经砍断七十个王的手脚大拇指,神也借犹太人砍断他手脚的大拇指。
经上又提到巴西莱,在大卫逃难的时候,拿食物供给他和跟随他的人。后来,大卫要回耶路撒冷时请求巴西莱与他同去,要在王宫里善待他。(撒下19:31-33)
最后,我再向大家讲个故事:一个出生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可是当一位天使般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了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杯牛奶。男孩饥不择食的喝完牛奶之后,不好意思的说:“我应该付给您多少钱?”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因此,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的说:“那么,就请你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因为想要积攒学费实在太难了!如今他仿佛看到神在朝他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好奇又迸发出来了。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的女人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一个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给了他满满一杯奶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全力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女人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把她的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所有的费用。姑娘坚决要知道她应该付多少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这微微翻开了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吸引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医生。”
试问:当您听到这个故事时,心里有何感触?人不可能一辈子富有。我们民间有句谚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所以,当你富有时,应该学会施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倘若,有一天在您穷困潦倒时,神的爱也会激励那些有能力的人来帮助您。所以我们要记住耶稣所讲的话,说“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愿神祝福祂的话语,又愿祂的话语存在我们心里。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