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葡萄 >> 生长习性 >> 正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酒文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0-13 10:08:35
北京专科湿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8590082.html

酒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对酒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至甲骨文时期,即夏商时期。而酒文化的盛行,则莫过于唐代。据不完全,《全唐诗》5万余首诗歌中,有多首诗歌和酒有关,唐诗是历代历朝中酒精含量最高的。

酒文化在唐代社会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发展,都受益于酒文化。

酒文化对唐朝政治的作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中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真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悲壮中透露出诗人豪迈的胸襟,书生尚且如此,职业军人勇猛无畏可想而知了,这也可见出唐朝的强盛和国民的强悍。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首诗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在盛唐时代,诗人所作诗篇大都反映出当时唐朝的状态——国强民富、山河壮丽。

在外交上,唐朝与周边国家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周边藩国朝觐天国时,也带来了各自国家的特色酒,日本的清酒、百济,高句丽的果酒、药酒,波斯的三勒浆,突厥的马奶酒,吐浑的青稞酒,薛延陀的黄酒,大食的马朗酒等在大唐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各色美酒齐集长安,酒文化在唐朝可谓百花齐放,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酬唱宴饮都十分流行。

酒文化对唐朝经济的作用

国家的强大,必然带来贸易经济的振兴,各国通过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各种酿酒原材料的交易。

刘禹锡在其《葡萄歌》中提到:“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在唐代,葡萄作为一种酿酒原材料,被广泛种植。

曹邺在其作品《田家效陶》中说:“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黍这种传统的酿酒材料,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植物类酿酒材料,乳制品开始进入唐朝人的酿酒清单中。杜甫就有诗记载“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卢仝的“壮色排榻席,别座夸羊酒”诗作中所提到的“乳酒、羊酒”,都是以动物乳汁作为酿造原材料。

酿酒原材料的丰富,带来酒产品的多样,自然也就促生了大大小小的酒肆遍地开花。例如在当时名气最大的是长安长乐坊安国寺的“红楼”和宝鸡县陈仓城内的“卖酒楼”,这部分内容在《酉阳杂俎》《广舆记》中均有提及。多姿多彩的酒肆对于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韦应物有诗云:“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琉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当时的酒肆以迎风飘扬的旗作为招揽顾客的醒目标志。刘禹锡有诗句“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陆龟蒙同样也有形容酒旗的名句:“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处处悬挂的酒旗,足以见得酒肆的数量,这种数量的基数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繁荣。

唐代的酒肆是通宵达旦开门营业的,王建有诗:“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白居易的诗:“皋桥夜沽酒,灯火是谁家。”温庭筠的诗作:“酒酣夜别淮阴市,日照高楼一曲歌。”唐代经济的繁荣也由此可见一斑。

酒文化对唐朝文化的作用

上面提到,唐诗是历朝历代中酒精含量最高的诗歌,诗人在醉酒后互诉衷肠,更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佳句名篇。这方面的佳作在唐代真是不胜枚举。

最著名的当然得属酒仙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中虽有一些及时行乐的颓唐感,但唐朝人豪迈的情怀呼之欲出。诗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遇上高兴事,没有酒怎么行?王维在其《送元二使安西》中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什么也别说了,真朋友就干了这一杯。

唐朝人无论是显赫的达官贵人,还是布衣百姓,都喜欢在推杯换盏中表达情感,情不自禁所以形诸笔墨,促进了唐朝文化的发展。

总之,酒文化在唐代十分盛行,它对于政治外交起了促进作用,也带动了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而文人们在酒的作用下,更是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使千年之后的我们能一睹唐朝人的盛世风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fwqh.com/ptsc/14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葡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