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这种植物吗?你们叫它什么?有什么作用?欢迎评论交流。
#植物科普#
龙葵,别名黑天天、龙珠、黑星星、野茄、水茄、天茄苗儿、天茄子、天茄菜、天天茄、野茄子、野茄菜、黑茄、苦葵、苦菜、水苦菜、野辣椒、山辣椒、野海椒、山海椒、野辣角、野葡萄、酸浆草、天沦草、老鸦眼睛草、老鸦酸浆草、救儿草、后红子、乌疔草、黑姑娘、黑天棵、惹子草、龙眼草、乌归菜、地泡子、地戎草、耳坠菜、狗钮子、酸浆草、野伞子、飞天龙、天泡草、天泡果、七粒扣等。
龙葵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常常生长于荒地、田边、路旁、农村房前屋后菜地、边沟等。由于农药的使用,听说这些年有不断减少的趋势,有的地方很难再见到它。
那么,龙葵为什么叫龙葵呢?
龙葵的名字,至少在唐朝就出现了,《药性论》《唐本草》都有提及。龙葵的“葵”是说它的口感像葵。葵是古代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菜,就像现在的大白菜一样,《诗经》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它的口感是滑滑的。而龙葵的叶子除了有些苦外,口感也是滑滑的,《本草纲目》说:“龙葵,言其性滑如葵也”
“龙”是说龙葵的果实圆圆的,成熟后黑紫色,很像龙的眼球,它的别名龙眼、龙眼草我想也是据此而起的。
这样,“龙”取形态,“葵”取口感,龙葵就诞生了!
我的家乡管它叫“黑天天”,它的果子成熟时大多是黑紫色的,每一颗果有黄豆大小,一串一串的,挂满枝头,那酸中带甜的滋味是我们儿时的最爱,是我儿时吃过次数最多的“水果”了。
写这篇短文时,我上网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新鲜的黑紫色的龙葵果有卖到元一斤的,还有人买!
小伙伴们常常在野外看到它,家里的房前屋后菜地里也很常见,但大多被父母作为野草拔掉了,为了方便我们吃它,大人们也常常特意在菜地里保留那么几棵。开花时,那白中带一抹绿色和黄色的小花看上去非常好看。
每年的夏末秋初,果子开始成熟,正是小伙伴饱口福的时节。有时站在比我们还高的黑天天前,能够吃上很长时间。
有时也折下很大一枝,边走边吃,还互相比比谁的枝大,谁的枝上黑天天多。有时也摘下黑天天放到茶缸、小碗、水瓢、纸盒之类的东西里,拿回家吃。
当然,吃的满嘴紫色,弄个小花脸儿,甚至弄得衣服一块块紫色,被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臭骂一顿也是常有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吃了半茶缸的黑天天后,感觉头晕,头痛,还有点恶心,应该是吃多中毒了。现在才知道龙葵是含有龙葵素和茄碱的,吃多了是会产生中毒症状的,特别是未成熟的果子含有的龙葵素和茄碱更多,是不能食用的。
龙葵的嫩茎叶是可以食用的。明代野菜专著《救荒本草》说的“天茄苗儿”就是龙葵,《本草纲目》说:“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可于5、6月采摘,入水焯熟,冷水浸泡去除苦味后,炒食、煮食。说实话,我是没吃过,也没听说谁吃过
龙葵也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干的龙葵草网上卖到十几元一斤,龙葵果干三十多元一斤。关于它的药用价值,有很多论述。
《药性论》说:“能明目轻身。”
《救荒本草》说:“敷贴肿毒、金疮,拔毒。”
《浙江药用植物志》说:“清热解毒,平喘,止痒。主治疔疮肿毒,皮疹瘙痒,急性盆腔炎,慢性气管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审核认证: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咳嗽,水肿。
提醒大家的是:药不可乱用,必须遵医嘱!
这正是:植物都是宝,咱得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