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葡萄成熟的季节,每年到这个时候,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葡萄,随处可见,有绿的,红的,紫的,黑的,看起来颗颗像珍珠玛瑙一样。可算是最漂亮的水果之一。
看着现在各地种植,随处可见的葡萄,由谁能想到,在多年前,中国是不产葡萄的。葡萄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引进的(大宛就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据《史记》记载∶大宛以葡萄酿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十数年不败。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还,中国始有。
葡萄是水果中甜度较高的,成熟的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所以其甜度也超过苹果,梨,桃等水果。葡萄中的多种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吃些葡萄,能健脾开胃。
葡萄不仅外观漂亮,味美,还有诸多养生功效,中医认为葡萄性平、味甘酸,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止咳除烦、通利小便的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葡萄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原花青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藜芦醇具有极强的抗氧化、防癌、防心血管疾病、抗辐射、抗炎、抑菌等作用。
花青素具有极高的抗氧化活性,抗癌、抗突变、抗辐射、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组织修复和改善皮肤等作用。
而这两种成分在葡萄果肉中含量很少。白藜芦醇主要存在于葡萄皮和籽中,原花青素存在于葡萄籽中。所以那句“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绕口令,也成为了养生建议。
虽然葡萄皮和籽的药用价值高,但是能把它吃下去的人,可算是英雄了。吃葡萄皮还好点,如果是吃葡萄籽,那种口感真是苦不堪言,就跟生嚼绿豆,大米的感觉差不多。吃葡萄的那种享受顿时大打折扣。就算付出这样的代价,也未必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原来,葡萄皮中所含的白藜芦醇也好,原花青素也好,它们在水中都很难溶解,却易溶于乙醇中,所以酿制成葡萄酒,就能有效地提取出葡萄皮和籽当中的活性成分。因此,葡萄酒也被人们推崇为有助于健康的酒类。但因酒精对人体有诸多伤害,所以用饮酒来保健,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很多营养学专家并不推荐本来不喝酒的人饮酒来保健,而是告诫那些经常饮酒的人,要限量。
葡萄营养丰富,但并非“百利而无一害”,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葡萄含糖量高,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糖的人来说容易导致血糖上升,所以不宜多吃。
葡萄性偏温,虽然不属于容易上火的水果,但内热大的人,吃多了,也会出现不适。
葡萄吃多了会利小便,阴虚内热者,不宜多吃。因为阴虚体质的人,本来体内就容易缺水,小便多会使水分流失更厉害,会加重内热症状。
记得原来看过一篇报道,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发现羊水减少,糖耐量异常。医生经过询问生活习惯,发现和她每天吃1斤葡萄有一定的关系。原来,她听到一种说法,“孕妇多吃葡萄,将来生下来的宝宝眼睛会又黑又亮又大”,于是便从怀孕五六个月的时候,每天坚持吃一斤葡萄。医生认为,羊水减少正是因为葡萄利尿的作用引起的。
其实,葡萄利尿的作用不是很强,适当吃点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就出在她吃的过量了,还天天坚持。
喜欢的话,可以扫杭州白癜风医院哪里白癜风能治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fwqh.com/ptj/1721.html